番茄小说

第0351章:朕之子房!为大宋江山舍命跳河者,唯苏景明耳

6个月前 作者: 上官不水

    官员们的心情都紧张起来。

    他们在等待官家将会如何处理此事。

    眨眼间。

    便到了午时。

    张茂则走进银台司清查一番后,高声道:“经查,银台司尙有反对裁官之策的奏疏89份。”

    “经查,银台司尙有反对裁官之策的奏疏89份!”

    “经查,银台司尙有反对裁官之策的奏疏89份!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内侍们扯着喉咙喊道,所有的官员都听得清清楚楚。

稍倾。

    张茂则接着说道:“现在,我宣读官家的两道口谕。”

    众臣纷纷拱手。

    “其一,朝廷事体,不以言罪人。朕不惩言事之人,然言事须以天下为先、百姓为先,而非己先,望众卿思之。”

    “其二,明日清晨,将由变法司正式颁行裁官之策《省官名录·汴京篇》,有异议者,可直接入垂拱殿。”

    “臣遵旨。”众臣再次拱手。

    赵祯的两道口谕。

    第一条在告诫那些依旧还反对裁官之策的官员;第二条则展现出了帝王霸气,裁官之策,继续颁行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苏良见事情告一段落,便迅速溜了。

    再不去洗个澡,换身衣服,他浑身都发臭了。

    与此同时。

    苏良跳汴河的事情,经由开封府两名衙役的描述,迅速在官员中间传开,也迅速在汴京街头传开。

    不到两个时辰。

    抄写版的民间小报就出炉了。

    标题名为:六官跳汴河,唯有苏良为江山。

    在汴京城,涉及苏良的消息就是金钱。

更何况。

    此次五官投河的故事反转的简直令人惊叹。

    除了小报热卖外。

    一些民间说书人、杂剧艺人,都开始以“苏良跳河记”为主题开始创作。

    一些效率高者。

    三日后,便能在勾栏演出。

    这对汴京百姓而言,实乃一道充满讽刺意味的官场喜剧。

    有人看戏,有人愁。

    今晚,注定会有一些官员彻夜难眠,因为明日他可能就要失去官身了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翌日。

    即十一月初一,清晨。

    变法司正式颁行《省官名录·汴京篇》。

    合并衙门七个,废除官职三十四个,提前致仕官员一百二十八人,罢黜官员三十二人。

    此名录一出。

    便迅速传遍了各个衙门。

    名录之上,有理有据,道明了每一名官员提前致仕或被罢黜的原因。

    有无夸大其词或谬误,每名官员都心知肚明。

经历了官员投河事件后,这些被提前致仕和被罢黜的官员,表现的甚是安静,交接一番后,便离开了官衙。

    连一句牢骚话都没有敢说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开封府府牢。

    当户部判官崔宏看到《省官名录·汴京篇》上并无他的名字时。

    当场就疯癫了。

    二人在城南买私宅、多次狎妓的事情也被丘裕全交待出来。

    二人的罪名乃是谋杀朝廷官员罪与破坏全宋变法罪,任意一条都是死罪。

    至于国子监博士周游相。

    虽有惭悔,但因参与此事,也逃不了除名勒停的惩罚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这一日,黄昏。

    张茂则驾着一辆马车来到苏宅前。

    “苏御史,官家称,此次裁官之策能顺利进行,你当居首功,官家特赐你飞白书一副。”

    自打今年初,朝廷将变法目标定为赚钱后。

    赵祯便变得精打细算起来。

    送礼不再一马车一马车的送了,送的最多的就是飞白书。

苏良的书房里都放有十余副了。

    随即。

    张茂则将一方锦盒打开。

    一副卷轴之上,写着一行大字和一行小字。

    笔画似鸟头燕尾,如缺少墨水的枯笔写成的模样,甚是飘逸。

    苏良认真瞅了许久,然后抬起头道:“官家的飞白书真是绝了,我看了半天竟没看出写的什么?”

    张茂则笑着瞪了苏良一眼。

    “这行大字是:朕之子房。”

    “这行小字是:为大宋江山舍命跳河者,唯苏景明耳。”

    “苏御史,官家将你比做张良张子房,此等恩宠,全朝未有啊!”

    “谢官家厚赏!”苏良拱手道。

    官家赏赐之物,都是需要在两府备案的。两府的相公们若看到苏良得了“朕之子房”四字,估计要羡慕死。

    这四个字,含金量非常高。

    非肱骨之臣、帝王心腹而不可得。

    苏良得此美誉。

    几乎可以说已经预订了大宋未来的首相之位。

    (本章完)

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