番茄小说

第0392章:爆燃!泪目!苏景明批判大会(下)

6个月前 作者: 上官不水

    宋庠也站起身来,道:“我认可吴相的意见。”

    随即。

吴育和宋庠都看向赵概。

    大理寺寺卿赵概有些懵,但还是依照规矩流程,道:“御史中丞苏景明,有不臣、不道,甚至大不敬之举,辱没国体,性质恶劣,前所未有,依照大宋法令,当处以极刑!”

    “处以极刑!”

    此四字,高亢嘹亮,让整个宣德门下都安静下来。

    那些想要害苏良的人,也都有些傻眼。

    他们没想到此等罪名能将苏良处死,他们本以为最严厉的惩罚也不过是废除苏良的官身。

    这时。

    吴育走了出来。

    他走到木台的最前端,环顾四周。

    “台下,可还有人能提出苏良有加罪之举的,可继续站出来,若觉得此惩罚还不够重,也可继续提出意见,只要言之有理,符合大宋法令,任何人都不会徇私情!”

    此话一出,很多人都感觉是反话。

    再提。

    总不能将苏良满门抄斩。

    “可还有苏良的加罪之事?可还有认为此惩罚仍不够重的理由?”吴育再次问道。

    木台之下,寂静无声。

    吴育缓了缓,道:“好,既然没有加罪之事,那可有减罪之功?旧功便莫要提了!”

    顿时。

所有想要帮助苏良的人,都在苦思冥想苏良当下有什么功绩。

    “我有!”

    一道雄浑嘹亮的声音从一个角落传来。

    众人寻声望去。

    发现来者竟然是此次南征的主帅,狄青。

    狄青身形高大,相貌英俊,脸上虽然刺字,但丝毫不影响他的威武霸气。

    他大步走到木台上,道:“此次南境平叛,苏中丞虽未参与战事,但功不弱于青。”

    “在青未到南境之时,苏中丞不但处理好了南境政事,而且将南境的守将也治理的服服帖帖,其次,袭击昆仑关之前,是苏御史用计,让叛军以为我二人不和……”

    狄青将苏良在南境的功绩摆了出来。

    “不知此等军功,可否免除死罪?”狄青看向吴育和宋庠。

    吴育和宋庠看则看向主审官赵概和左有鼎。

    赵概职位要比左有鼎高一些,他想了想,高声道:“依据大宋律令,此等军功可免死罪!”

    左有鼎看向下方,接着道:“台下,可有异议?”

    下方顿时鸦雀无声。

    此等平叛之军功,又是主帅狄青所言,谁敢提出质疑。

    反对苏良者。

    对将苏良免除官身,贬为庶民,也都能接受。

    这时。

吴育又道:“可还有苏良的减罪之功?”

    “有!”

    人群中再次传来一道中气十足的声音。

    此次走上木台的,比狄青的官职更高。

    乃是枢密使曾公亮。

    曾公亮看向下方,道:“很多人都好奇,为何苏良率领千名士兵,能使得交趾兵折损超一半。如今南境危机已经解除,朝廷也不再隐瞒了。”

    “其所依赖的乃是一种火器,名为风火雷,此风火雷比炸矿山的火器威力更大,大家请看向那个方向!”

    曾公亮指向前方,众人寻着方向望去。

    此刻,在距离众人约三百米处,有一处空地,空地方圆百米都被清空了人。

    就在众人不知要看什么的时候。

    轰隆!

    一道巨响传来。

    那片空地骤然被炸出一个巨大的坑洞,土石乱飞,脚下的地面都猛地震颤了一下。

    围观的百姓和一些官员都傻眼了。

    有人知晓军器监研制出了新火器,但却不知此火器的威力如此之大。

    此物完全就是大宋百姓的胆。

    往昔,他们在占理的情况下与辽国商人出现矛盾,可能会据理力争,不会动手。

但得知朝廷有此强悍之物,那对方若是完全不讲理,可直接上拳头。

    众人惊叹过后。

    曾公亮道:此火器,正是苏良自掏腰包,寻高人研制出来的,整个军器监的士兵都能作证,此等大功,朝廷为保密,一直未曾给予厚赏。”

    “不知此功,能否使得苏良保留官身?”

    “依据大宋律令,立此大功者,可再减罪一等,保留官身!”赵概高声道。

    这时。

    明眼人都已看出,众相公要保苏良。

    且这种保法,完全遵循大宋律法,令人根本挑不出毛病。

    这时。

    又一名官员举起手来,欲要发言。

    吴育点了点头,让他走上台来。

    他看了一眼苏良,道:“即使苏中丞有此功绩,但他有损我大宋的大国体面,不宜再做京朝官,理应外放!”

    赵概点了点头。

    “依据大宋律令,确实应贬谪外放。”

    那些痛恨苏良的人。

    只盼着苏良能离开汴京,免得他再提出一些令官员更难做官的变法之策。

    吴育淡淡一笑,又道:“可还有苏良的减罪之功?”

    “有!”又一道声音响起。

此次说话者,乃是首相文彦博。

    保苏良之人,官是越来越大。

    且是光明正大的保,有理有据的保,根本挑不出毛病。

    文彦博走上高台。

    “数日前,熙河镇传来歼灭近两千西夏贼的消息,朝堂内外都甚是兴奋,因为大家都知道那些西夏贼到底是什么成色。”

    “我们早晚有一天会收拾西夏的!”

    “今日,老夫要言说的,乃是建设熙河镇完全是因苏良而起,而今证实苏良的计策是正确的,此计策之名为:熙河拓边之策,策略的具体内容,老夫不便多讲,但在银台司可看到简报。”

    “诸位应该明白‘拓边’二字的含义,此等功绩,能否使得苏良仍为京朝官?”

    拓边。

    能在西境或北境拓一里地,那都是大宋的英雄。

    开拓疆土,可封侯拜相,名扬后世。

    此等功绩。

    虽还只是执行前期,但也不弱于平叛之功。

    文彦博之所以将此机密道出来。

    乃是让西夏知晓,大宋早晚一天会收拾他们。

    此刻的大宋,没有了南境之危,且熙河镇的布局已成,根本不需要隐瞒此计策。

    而西夏人可能也已经看出来了,却又无可奈何。

这时。

    那名要求将苏良外放的官员,有些不满地说道:“文相,你所言,不过就是一两张文书的事情,未免有些片面。天下人皆知,在贝州兵变之时,苏御史帮了你的忙,你不会徇私吧?”

    此名官员为了不让苏良待在汴京城,不惜得罪首相文彦博。

    文彦博并未生气,朝着人群中望去。

    “有证人!”

    一道尖亮的声音传来,来者乃是勾当皇城司的张茂则。

    张茂则登上木台,高声道:“此事,官家可以作证,若有质疑者,可面见官家当面询问!”

    此话一出,那些反对者还能说什么。

    官家要保苏良。

    还是在不违大宋律法,不徇私情,堂外公审的情况下,力保苏良。

    谁让人家苏景明功绩多呢!

    吴育见台下再无人发言,又看向赵概。

    赵概想了想,高声道:“依据大宋律令,可再减罪一等,至于是贬谪留京还是贬谪外放,还要烦请官家做主!”

    稍倾,宣德楼上。

    一名内侍高声道:“传官家口谕:御史中丞苏良,指挥有误,无端杀戮属国之兵,免去御史中丞之职,贬为谏院左正言,台下有不认同此判罚者,可在当下提出,此事结束后,若再乱议,皆以破坏变法罪论处!”

    正三品贬到从七品。

    依旧还是台谏官。

    很多官员对这个判罚,自然是不满意的。

他们知晓,只要苏良是官身,只要还留在汴京城。

    再次成为御史中丞,根本不费吹灰之力。

    但当下又无加罪的理由,只能作罢。

    欧阳修、范镇、王安石等人则是大喜。

    官家此番处理方式,不但没有违背任意一条大宋律令,保住了大宋的体面,对交趾有所解释,还将苏良的惩罚降到了最低。

    可谓是上上策。

    当然,最重要的原因还是:苏良的功绩足够多。

    苏良的心情也甚是愉悦。

    在官家和众相公的策划下,此事的结果比他想象中要好太多了。

    他本以为自己至少要在家赋闲半年。

    此事过后。

    苏良的朝堂地位无疑会更加稳固,而百姓可能也会对他伏击交趾兵之事产生新的看法。

    (本章完)

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