番茄小说

第0402章:官家的黑名单,专治怠惰之官

6个月前 作者: 上官不水

第403章官家的“黑名单”,专治怠惰之官

    随着赵祯下发《罪己诏》与开封府的严查,汴京城再无人敢赌。

    当然,也非全面禁止。

    到了重大节日,百姓依然可行关扑之乐,但赌局总额度不得超过千钱。

    与此同时。

    汴京宅店务的监官、勾当官、亲事官皆被罢黜。

    包拯在调查公屋租赁情况时,还发现了不少问题。

    比如:有宅店务官差租赁公屋而后又外租给无良房牙子赚取中间差价;有富商巨贾托关系低价购买作为仓库;有的公屋疏于修缮,导致闲置;还有的官差私下勒索租户导致富者无须租而穷者租不起……

    唐宛眉长呼一口气,胸口如一只小兔子般起伏不定。

    就在这时,赵祯动手了。

    “老夫的任务是注解圣贤文章,此事的意义远高于主一县之政,并且我又没有犯错,为何要将我贬谪出京,我这辈子死也是要死在秘阁的,我绝不出京!”五十三岁的朱傲气呼呼地说道。

    “儿啊,怎么又回来了?这两位官人是?”

    中书开始下令,此四十三人保留官职,但全部罢黜差遣。

    “不行。新进进士经验不足,没有一两年的试炼,难知一县,他们若去,帮扶令的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!”

    “韩御史,苏司谏,老夫我在秘阁十三年了,点检抄写秘籍有上千册,你们让我去做偏远地方做知县,合适吗?”

    听到此话。

    随后。

    他这个理由算是较为正当的。

官家是要动真格的了!

    他们本以为自己理由正当,官家定然会换一批人,没想到官家竟会如此做。

    “介甫,你以为所有的新进进士都如你一般,入仕便能做好百姓的父母官。这些新进进士,没有两到三年的历练,根本没有做一县主官的能力!”

    并且这位将来大概率就是大宋的国君。

    老太太也很聪明,瞬间明了,当即站起身来,道:“你们聊,你们聊,老太太我去后院吃!”

    苏良觉得她再活十年都应该没问题。

    一个上午便跑了十一家,二人夜晚亦可核查,预计两日便能完成任务。

    大宋的士大夫官员们,看似读书都很多,知情达理。

    说罢,韩绛与苏良便离开了。

    随后。

    不多时。

    “是,是。”苏良点头道。

    禁中便有消息传出,官家令内侍将这四十三人的人名全都写在一份文书之上,然后放在案头。

    “啊?”苏良一脸懵。

    当下这样讲,显然是发自真心。

    “他们就是一堆久置的污浊粪便,早已烂在那里,我们就不该将他们挑起来,挑起来就是臭气熏天,只能让我们感到恶心!”

    此话一出,官员们顿时急了。

韩绛和苏良便走出了许修之的宅院,许修之将二人送到大门口,心情还是有些忐忑。

    对这类躺平类官员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很快,三人来到了前厅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听到此话,苏良不由得乐了。

    有人称身体有恙。

    司马光称他们是士大夫官员中的败类。

    这一声“托官家的福”,可不是一般的老太太能随口说出来的。

    议事厅内。

    韩绛和苏良都有些疑惑地看向赵祯。

    苏良哭笑不得。

    苏良与韩绛的效率非常高。

    基本都来自于学士院、崇文院(即馆阁)、以及中书省下的制敕院、舍人院、太常礼院和审刑院。

    苏良一句话都不愿多说。

    就在这时。

    “朝廷培养官员耗费了大量时间与金钱,不能说放弃就放弃,还是要试着让他们走出舒适区的,朕再试试,实在不行了再说!”

    包拯严查严惩,与三司协调配合,透明化公示公屋租赁情况,一时间引得民间一片赞叹之声。

张方平摇了摇头。

    馆阁那数名被选中的官员,若拒绝外出,朝廷将立即将其赶出馆阁,想要编书,自己回家编。

    看来苏子慕是将自己擅长的小把戏全教给大皇子了。

    “朕告知你此事,是想让你告知子慕,只要占着理,使劲揍暽儿几下子是没问题的,不但无罪,而且有功!”

    爬高上低,时时闯祸,天不怕地不怕,如此长大,才有出息。

    苏良和韩绛瞬间明白了赵祯的意思。

    不过曾经都做过知县、通判类的地方官,有一定政绩。

    这下子。

    许修之看到苏良和韩绛出现在他家门口,不由得一愣。

    苏良想了想,道:“官家,臣可以答应。”

    “景明,你拉倒吧!你想让官家一年写几次罪己诏?当几次恶人?”梁适笑着道。

    但唐宛眉看出了苏良的劳累。

    而王安石所言就更加有趣了。

    说罢,韩绛与苏良离开了吕宅。

    掀开被子,就准备说教苏子慕一番,但却被苏良一把拽回,拉进怀中。

    赵祯坐直身子,看向苏良和韩绛。

    他笑着说道:“二位可先在前厅喝茶,我……去帮老母穿上衣服,然后出来见二位。”

吕正先是哀叹一声,然后道:“二位有所不知,我吕家这一代,男丁凋零,我的两位兄长家里皆是女丁,我作为最小的一个,只能续妾。”

    王安石更是打趣道:“景明,也就是你与子华兄(韩绛)能屈能伸,换做是我,可能都忍不住骂起来了!”

    有官员前往中书省询问缘由,文彦博直言:官家仁善,体谅官员,该侍奉老母的侍奉老母,该生孩子去生孩子,该养身体的去养身体……

    苏良一愣。

    腊月二十三上午,苏良向赵祯汇报了核查情况。

    无限期停职,但基础俸禄照发。

    很快。

    富弼、曾公亮、王尧臣、王安石、司马光等官员听苏良讲着他与韩绛核查那些官员时的场景,笑声不断。

    苏良与韩绛出现在城北审官西院主簿吕正的家宅中。

    而是任何人来到这里都能感受到公平公正、包容开放、和谐美好的幸福之城。

    午后,垂拱殿内。

    他心中的男孩子,就应该这样。

    文彦博一巴掌拍在桌子上。

    苏良和韩绛带着数名吏员,出现在太常礼寺编撰许修之的家门前。

    王安石从不溜须拍马,也很少夸人。

    若不是官家还想用他们,苏良都懒得与他们多说一句话。

    二人便看到了正准备出门的许修之。

    就凭这股精气神儿。

韩绛道:“许编撰,我二人奉圣命对近日称无法出京外放为官的官员进行核查,你的问题是母亲老迈,需要照料,麻烦带路让我们见一见伯母吧!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文彦博想了想,道:“这样吧!咱们即刻与变法司的官员一道,面见官家,进行廷议,先严惩这四十三人,而后再议如何选人!”

    这一刻。

    苏良也看不上那些对全宋变法不上心的官员,对他们早就放弃了。

    苏良道:“没事儿,官家圣明着呢!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赵祯还命内侍告知馆阁主官。

    “吓死我了!我就怕子慕在禁中惹出事情。”

    许修之眼神恍惚了一下,然后瞬间换作一脸真诚状。

    说罢,苏良与韩绛便离开了,官家自会整治这类人。

    司马光的脸上顿时露出一抹笑容。

    梁适、司马光、王安石三人,依据“选贤官入穷县”准则。

    因是探查问询,二人并未直接闯入家中。

    苏良与韩绛前往官员家宅核查官员拒绝外放的消息便传了出去。

    梁适将名单文书整理完毕,道:“外放穷县,大多数官员都是不愿去的,我已向朝廷申请,凡外放者,保留官职,给予特权,凡外放两年且有政绩者,皆可返京,并按特例擢升!”

    若让欧阳修、范镇去查,定会让这四十三名官员全都下不来台。

赵祯摇了摇头。

    他知开封府,意在打造的汴京城。

    富弼、张方平、吴育、宋庠也都是黑着脸。

    这些官员,能被变法司选中,其实都有知一县之能,只是舒适日子过惯了,而不愿苦了自己罢了。

    二人的鼻尖碰着鼻尖。

    富弼想了想,道:“实在不行,便依介甫的想法,改换明年年初新进的进士们去任职吧!”

    馆阁多出老顽固,执拗,霸道,且守死理。

    午后。

    “啊?”

    唐宛眉本来靠在苏良的怀里都快要睡着了,听苏良这么一说,瞬间精神了起来。

    就在这两位父亲笑着讨论育儿之道的时候,监察御史韩绛来到了垂拱殿。

    官员们都是一愣。

    “是啊!有些事,官家去做比我们要容易多了!”

    不愿做事,官家便让这些人无事可做。

    “想得美!”赵祯笑着白了他一眼。

    很明显。

    许修之,年约四十岁,有才能,因在太常礼寺任职,礼节道数甚是周到。

    韩绛道:“许编撰,你的情况属实,我们这就赶往下一家,你忙自己的事情吧!”

韩绛胸膛一挺,一本正经地说道:“许多老人都是这样,精神好了是一种状态,精神不好了又是一种状态,时刻都要照料着,不能大意。”

    除了挑选部分州府富县贤官外调,还从汴京城的京朝官中筛选出了五十二名京朝官。

    或许是他的童年太乖巧,没做过什么离经叛道的事情。

    “臣遵命!”二人同时拱手。

    这分明是官家要将他们革职的前兆。

    一旁。

    “朕召伱们二人,乃是要命你们去探查那四十三名官员拒绝外放的理由是否属实?”

    随即。

    三人筛选出的五十二名京朝官。

    有官员去面圣质疑,无一不被赵祯臭骂一顿。

    他们想到会有官员找理由拒绝外放,但没想到竟然这么多。

    梁适骂他们烂泥扶不上墙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这时,苏良笑着道:“诸位,要不明日咱们去吹捧一番官家,以后的变法事宜都让他冲在最前面!”

    就有官员反应过来,立即呈递奏疏,申请前往贫县任职。

    他感觉到了一丝冒犯。

    随后。

变法司内。

    赵祯的面色渐渐变得严肃起来。

    梁适、司马光、王安石三人坐于一处。

    自古以来,没有爹娘不盼儿子入仕做高官的。

    官员若被官家针对,那仕途绝对是走到尽头了。

    当下的大宋,各项变法措施实施顺利,国力如雨后春笋一般,飞速提升。

    “而今,皇后虽不宠溺暽儿,但管束太严,一坐一站都有规矩,不能犯一点错,这对于一个五六岁的孩子而言,太无趣了!”

    众人都退下去了。

    她实在不愿儿子如此劳累。

    许修之一脸尬尴,还未说话,老太太便先开口了。

    但像包拯、王安石这类一心为公、完全无私的官员,并不多。

    官员们寻的托辞可谓是五花八门。

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