:“这道我们店的招牌火腿煨鸡、这道是狮子头、这道是醋溜豆腐丸、这是椒麻鱼,蒸笼里的是蛋皮烧麦。”
:“到我们店里,必吃这些!”
:“客官慢用!”
江弥杉习惯性地道谢,拿过木筷,眼睛在几道可人的菜肴上逛了一圈,先停在了鼓鼓的蛋皮烧麦上。
金灿灿的蛋皮宛若薄金纸,系一条深绿腰带,烧麦口的蛋皮皱朝外翻,正中点缀两颗颗红枸杞,如花朵绽放。
一笼中有五个,江弥杉夹起边上的一个,端起小碟子盛着,轻轻咬下一口。
鲜香的汁水顷刻涌入,平淡唇齿顿时似要化在这道鲜味中,舌间也跟着醒了,味蕾的土地中长出株株带着春意的绿芽。
馅儿软香多汁,春笋清甜、猪肉香嫩、香菇增鲜,米里香软,紧实地抱在一起。
鲜中还多了一抹海鲜独特的风味,在鸭油的衬托中,鲜而回甘,香溢满舌。
鲜、香、甜,尽数被香嫩的蛋皮聚在一处,随着轻轻一咬,尽数绽放在口中。
江弥杉很满意蛋皮嫩而不稀口感,若是厨子煎的时间长了,蛋皮发硬回苦,煎得时间不足,又稀软。
这一张小小的蛋皮,时间、火候都要仔细把握,一个不留神,最终的口感就会大打折扣。
看来京城中也是卧虎藏龙,不能掉以轻心啊!
江弥杉慢慢品尝完烧麦,倒杯茶净口,又接着品尝其他几道佳肴。
她美满地嘶着香嫩爆汁的烤鸡,酒楼外忽传来骚动。
江弥杉的座位正对街道,她咬下一片肉,放下筷子,转头俯望。
几队飞鱼服从她眼下快马驶过,扬起的泥尘土还未落下,又被下一匹马惊起。
百姓胆颤惊心地分站在道路两边,用衣袖掩住口鼻,等马队离开,泥尘落下,才松了口气,走上街道,继续采买。
热闹又恢复寻常。
这时,对桌两位饮救的食客说起锦衣卫的可怕之处。
:“他们一出来,准没好事!”
:“小声点,那活阎王的耳目听到了,你能好死?”
:“李青云的手筋都给挑了,出来已经半死不活的了,你看皇上可有责备他?”
:“这还算是轻得,有几个进去就没出来,你也想如此?”
江弥杉听得胆战心惊,脑补了诸多不可细说的画面,不住发了个冷颤,连忙舀一勺火腿鸡汤暖身。
默念几遍谨言慎行,谨言慎行。
大致熟悉京中街市后,江弥杉忙起正事。
参考着上辈子见过的餐车,江弥杉画了小摊的设计图、厨具等物件,寻了在京中有名的匠人铺子,定制厨具。
匠人看了图一眼又一眼,问:“姑娘,如此定做,要比寻常贵一些,你可要换种?。”
江弥杉笑回:“师傅放心,我不会少付,请您按图上做。”
匠人:“好,大概十日就可成,姑娘先付一半的,待查验无误后,再结清剩余的钱。”
江弥杉爽快的付了银两。
用具都在定做,江弥杉闲不住,又买了泥沙砖瓦,建了一个烤炉,用来以后制作简单的糕点与西式菜品。
闲暇时间,江弥杉则在思索小摊售卖什么。
当朝的食材与现代社会基本趋同,只是名称上有所区别,甚至设有西域市集,供外邦以及西域的商人售卖香料等食材。
作为游动小摊,江弥杉决定暂时主打小吃,游动售卖,不拘泥与时间地点。
摊贩大多都以烧饼、包子为主,味道大同小异。
江弥杉苦思后,打算先售卖手抓饼,一种食堂、学校门口等大街小巷都常见的路边摊小吃。
对于吃的少的人,一个就能吃饱,对她而言,起码也能撑一两个小时。
酱料虽无法与现世完全对应,但基本的香辣酱能够调配出来的。
另外还需一个味道清淡的酱汁,当季不是番茄成熟的季节,但江弥杉仍决定做成酸甜口。
在厨房研制了一个午后,尝试不同糖醋配比,在日落前,江弥杉试出了心仪的口味。
夜晚,江弥杉用做多的糖醋汁炒了盘锅包肉,点上两盏灯,在树下享用晚饭。
油灯照亮下,裹着肉的橘红酱汁盈盈亮光,光线黄红,将肉片的色泽衬托地更加鲜艳动人。
酸甜的风随着热气飘飘悠悠,在呼吸间嬉戏,又跳至唇瓣,江弥杉不由之主地舔了下唇,夹起一块送入口中。
咔嚓一声,酸甜的酱汁已经调动起全部的味蕾,咬破薄脆的面衣,面衣并未因为酱汁的包裹而回软,反而吸收了酸甜,口感美妙。
最里的肉香且软嫩,咀嚼间没有一丝柴丝,咬一下就能到底,微微的咸意丰富了味道层次,香得她想立刻挑饭入口,共享舌尖酸甜的美好滋味。
江弥杉顷刻觉着一下午的忙碌带来的疲惫消散殆尽,在米饭与肉的治愈下,消耗的能量一节一节的补充回来。
京城卧虎藏龙,但她也有手艺在,不怕没有机会。
望着天边的圆月,对小摊的未来,江弥杉又增了几抹信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