番茄小说

第144章 贾诩郑牧布奇计,割须弃袍曹阿瞒(三合一)

6个月前 作者: 神纹本神

生死当前,众生平等。

    千余人的队伍,有曹操的家眷,有曹操文武的家眷,亦有跟随的护卫、僮仆、侍女、苦工等众。

    人群紧张不已,被丹阳骁骑围住的恐慌情绪逐渐滋长。

    有的人挤作一团,有的人惊慌失措地想要逃散,每一声尖叫都像伴随着死亡的呼喊,让人心惊胆战。

    在这一刻,所有人都变得脆弱起来,只有一股恐惧的气息笼罩在空气中,让人窒息。

    “别驾。”

    年仅九岁的曹丕,惊恐的抓住荀彧的衣襟,瑟瑟发抖。

    时代变了。

    这个未来跟着曹操威逼刘协,迫使刘协禅位的魏文帝,平日里养尊处优自觉高人一等,见过普通人在乱世挣扎求生,却从未想到会有一天也能沦为战祸中无助的蝼蚁。

    荀彧铁青着脸。

    眼前的局势,饶是荀彧有王佐之才,也是无能为力。

    “颍川荀文若,南阳名士何颙曾评你为王佐之才,奈何助贼?”略显冷漠的声音响起。

    荀彧定睛一望,浑身上下无一根杂毛的玉狮子出现在眼前,玉狮子上,银甲银胄的郑牧持枪而立,威风凛凛。

    见到郑牧,荀彧心中已经猜到了郑牧的身份,世家贵子的高傲让荀彧的心性不会因为些许言语就会被惊扰,王佐之才蕴含的不仅仅是才识,还有那泰山崩于前亦不会自乱阵脚的稳重。

    “世道纷乱,奸臣蒙蔽圣恩,彧助曹公,亦只是为了荡平乱世,还天下一个昭昭日月。”荀彧盯着郑牧,语气并未有半分的惊慌。

    郑牧暗暗惊叹,遂邀请道:“令侄公达,如今被征辟为尚书令。若你愿降,叔侄共事,同佐天子,亦可荡平这乱世,还这天下一个昭昭日月。”

    曹丕紧张的拉着荀彧的衣襟,生怕荀彧受了郑牧的邀请直接答应了。

    荀彧沉默。

若言降,那么终其一生都得背负降臣的名头,这对荀彧而言是难以接受的;若不降,今日之局难以破解,荀彧也不想默默无闻的虚度一生。

    见荀彧不答,郑牧的目光看向了荀彧身后的曹丕,语气虽淡却是笃信:“此子面貌与你不相似,却又与你亲近,想必是曹操的儿子了。瞧这年龄,不会是长子曹昂,必然是次子曹丕了。”

    “本将曾听闻,兖州多有易子者,又有肉脯传闻,瞧这少年,鲜嫩鲜嫩的。”

    曹丕的眼中又多了惊恐,双腿一软瘫软在地:“不,不,不要,别吃我,别吃我!”

    荀彧不再沉默:“盛传将军器量恢弘,奈何恐吓一稚童?”

    郑牧目光冷峻:“曹操的儿子是稚童,那因曹操而死的徐州士民的儿子,难道就不是稚童了?世家贵子往往只会高高在上的谈论仁义道德,从不会在意普通士民是否因此而受累。”

    “以前的荥阳郑氏如此,连被称为王佐之才的荀文若也是如此,真是令人厌恶的一群人啊。”

    荀彧欲言又止,最终还是将剩下的话咽回了肚子。

    郑牧见荀彧丝毫没有因此而辩解,知道如荀彧这样的豪门贵子在乎的只有荀氏家族的利益,而不会在意普通士民的生死。

    所谓的还天下一个昭昭日月,也只是士族的日月。

    想到此处,郑牧心中那一丝劝降之心也消弭殆尽。

    “上天虽有好生之德,然百姓有兴亡之苦。本将不会杀你们,但也不会放你们。”郑牧肃容扬声:“自今日起,锦衣玉食跟你们无缘了。不论男女老幼,皆穿布衣,食粗粮,耕种桑蚕,自食其力,不可读书,不可识字,不可经商,三十年内,尔等只能以屯田民的身份存在。尔等自诩尊贵,那就用你们的余生,去体味世间真正的疾苦吧。”

    荀彧的手忍不住一抖,看向郑牧的眼神不再是往日的沉稳:“你要我等都当屯田民?”

    “屯田民也是民!”郑牧不再对荀彧客气,冷然道:“荀文若,你应当明白。曹操如今是朝廷的叛逆之臣,你们这些人,或问罪被斩,或沦为奴仆,或充军为妓,你应该庆幸,你们今日遇到的是本将。荀文若,你难道想让你的妻女充军为妓,让你的儿子沦为受人凌辱的奴仆吗?”

    荀彧的脸色变得惨白。

    荀彧方才那一瞬间,在意的只有“不可读书,不可识字”,这等于断了荀彧这一脉的传承。

    然而,当郑牧说出更残酷的现实时,荀彧才恍然觉察,“不可读书,不可识字”已经是最轻的惩罚了。

荀彧的眼神逐渐变得落寞。

    现实很残酷,胜者为王,败者为寇,规矩只能由胜利者来制定。

    郑牧定的规矩,让这千余人中本就是伺候人的僮仆、侍女、苦工等众没什么抵触,反而多了欣喜。

    没人愿意真的伺候人!

    若不是现实逼迫,谁愿意当他人的奴仆?

    反倒是一些养尊处优的接受不了,纷纷开始喧哗闹腾。

    十指不沾阳春水的贵族男女,指使奴仆指使惯了,锦衣玉食惯了,哪里能忍受郑牧给出的约束?

    然而,郑牧对闹事的人,只有最简单的处理。

    不问身份,一律射杀!

    在死了百余人后,闹腾的人终于安静了。

    郑牧只是给了一个听起来似乎仁慈的处罚方案,但这不意味着可以容忍人闹事。

    待得众人无声,郑牧遂遣牛金率五百兵押送荀彧等人前往山阳郡的昌邑县,又让牛金给昌邑令王陵带了一封信。

    内容很简单,荀彧等人若是跑了,王陵得负责。

    昌邑令王陵,曾在郑牧第一次北伐兖州的时候,跟郑牧有过合作。

    王陵亦曾是反对曹操的兖州士族之一,让王陵来看押,不仅省去了郑牧的精力,也不会让荀彧等人轻易逃脱。

    整顿了兵马后,郑牧又将兵前往东郡濮阳。

    张扬已经控制了延津渡口和白马津渡口,确保袁绍的兵马不会轻易的出现在东郡。

    胡车儿带着五百骑兵在东郡横行无阻,夏侯惇虽然不厌其烦,但也无可奈何。

没有骑兵,如何追得上只跑不打的胡车儿?夏侯惇不可能拿步卒去围堵胡车儿!

    打濮阳并不费力。

    当郑牧的兵马出现在濮阳城下,当颜良的首级和战旗被高高挑起,当范县被破的消息传入夏侯惇耳中,夏侯惇的眼神由惊讶变得惊恐,最后变成了决然。

    然而,夏侯惇想死战,濮阳城内的士民可不想死战。

    强攻濮阳城三日后,濮阳城内的士民因为忍受不了夏侯惇强拆民屋强征民夫守城,纷纷反了。

    就连守城的士卒也有不想跟夏侯惇共存亡的。

    夏侯惇毕竟不是如臧洪陆康这种有名望的,可以让士民自发的守城。

    无奈之下,夏侯惇只得弃城而逃。

    郑牧将追击夏侯惇的任务交给了张扬,又留下鲁肃和典韦,引步卒善后,遂引骑卒南下许县。

    虽说以天子为诱饵引曹操犯险,但郑牧不可能真的就放弃刘协,至少现在是不能放弃刘协的。

    ......

    许县。

    城头的刘协和众公卿心惊胆战。

    曹操兵临城下,这是刘协和众公卿始料未及的。

    “为什么曹操会出现在许县?”

    “曹操不是去打陈国了吗?”

    “陈王有五千兵马,怎么会被曹操击败?”

“护军将军在荥阳屯田开渠,镇东将军在下邳抵挡袁术,许县如何守得住?”

    “......”

    一个个的疑问在众公卿脑海中响起。

    虽说郑牧在荥阳屯田开渠,但刘协和众公卿其实没多少担心的,毕竟鄢陵有刘宠的五千兵马在,许县也有数千兵马。

    虽说许县的数千兵马战斗力不强,但好歹也能守守城维护下治安。

    然而。

    当曹操出现在许县城下时,刘协和众公卿都是懵的。

    而当曹操将刘宠的将旗扔在城下时,刘协和众公卿开始慌了。

    距离得到陈国遇袭的消息才过去五日,五日后,曹操就拿着刘宠的将旗出现在了许县城下?

    此刻的曹操,面容冷峻。

    这次奇袭许县,曹操是冒了很大的风险,能一战击败刘宠的五千兵马,更多的是运气。

    如今终于出现在许县城下,曹操也松了一口气。

    “只要天子肯降诏,明公就能彻底转危为安了。”程昱亦是目光灼灼。

    程昱要亲自来助曹操,就是为了掌握分寸。

    杀天子肯定是不行的,这会让曹操今后再也无法立足。

    因此,程昱的想法是让刘协降诏,承认曹操不是叛逆之臣,而是大汉的征北将军、兖州牧!

    唯有如此,曹操才能继续留在兖州,而郑牧也无法再征兖州立威。

    城头。

刘协看向众公卿,询问对策:“诸位公卿,可有退敌之策?”

    众公卿面面相觑,太尉杨彪更是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,若真有退敌之策早就有人来献策抢功劳了,又怎会等着刘协来问?

    陈纪亦是心中惊慌,但作为司徒的陈纪好歹比杨彪有担当:“陛下勿忧,城内尚有数千兵马,只要坚守,等到护军将军来救驾应该是没问题的。”

    在刘协和众公卿的情报中,郑牧如今依旧在荥阳屯田开渠,压根不知道郑牧都将兖州给杀穿了。

    刘协握紧了拳头:“只能如此了。”

    陈纪又道:“为表决心,陛下可亲自披甲擂鼓,以安军心。”

    一听陈纪让刘协披甲擂鼓,当即有公卿不乐意了:“陛下不可,若是披甲擂鼓,岂不是激怒曹操?此时应当派人跟曹操和谈,以拖延时间。”

    陈纪怒斥道:“曹操是叛逆之贼,若与曹操和谈,岂不是坠了天子威仪?难道还要让陛下再受羞辱吗?”

    刘协也不愿。

    刚摆脱了李傕郭汜的控制不久,若再对曹操卑躬屈膝,天子的威仪何在?

    我刘协难道就不要脸了吗?

    想到郑牧,刘协心中鼓起了勇气:“光禄勋,替朕披甲!有敢妄言者,乱棍打出!”

    光禄勋沮俊随即上前,替刘协穿上了天子金甲。

    说是金甲,其实是镀了一层金的皮甲,刘协还没这个体魄穿真正的金甲。

    当刘协穿上金甲,亲自擂鼓助威,城头的公卿和守卒纷纷震撼。

    天子尚且如此,臣子又岂能怯战?

    “陈留王的勇气尚存啊!”城下的曹操见刘协披甲擂鼓,眼神变得阴沉。

程昱亦是脸色不渝:“看来不让天子知晓厉害,是不会轻易降诏了。明公,许县城池不高,可用轻梯强攻。”

    许县还没有进行扩建,如今也只是座小城。

    毕竟郑牧只是让刘协和众公卿暂时留在许县,而不是提议定都许县。

    曹操点头,同意了程昱的提议。

    不让刘协知道这支死战精锐的厉害,反而会被刘协小觑。

    “曹某可没时间跟你戏耍。”曹操当即下令:“文谦,子廉,由你二人率众披坚登城!”

    乐进和曹洪得了命令,当即披上重甲,率敢战死士抢城。

    ......

    许县西南十里。

    张绣率五百西凉骑兵藏于山中。

    斥候的汇报,让张绣心中不喜反忧:“先生,曹操已经攻城了,我等真的要去救驾吗?绣这五百骑,如何能击败曹操?”

    贾诩却是老神自在:“兵多有兵多的用法,兵少有兵少的用法。曹操冒险奇袭,利在急战,将军救驾,却利在拖延。五百骑,不是让将军去跟曹操硬碰硬的,而是为了聚众壮胆的。”

    “聚众壮胆?什么意思?”张绣有些懵。

    贾诩在仔细询问了斥候后,遂取了一根树枝在地上画了一阵,起身道:“将军可知道,许县有五万屯田民?”

    张绣疑惑:“先生莫非想让这五万屯田民去打曹操?这不可能的!”

    贾诩轻笑:“将军不知内情,以为这五万屯田民只是普通的流民吗?这些屯田民,昔日可是汝南黄巾!诩早就听闻,许县的屯田,赋税比其余地方更低,而且还免兵役,这些屯田民对护军将军又敬又畏。”

    “只要将军打着护军将军的旗号,召屯田民护驾,这五万屯田民必然会随将军前往。就曹操那几千兵力,如何能敌?”

    “将军若是胆怯了,今后的前程可就没了。”

经贾诩一解释,张绣这才明白了贾诩的盘算,心中的担忧也消失了:“这五万屯田民中,只要有一万人肯跟绣前往救驾,绣又岂会惧怕曹操?”

    “走吧!得赶在许县的士气崩溃之前,否则即便退了曹操也会让陛下的威仪受挫。”贾诩将手中的树枝扔掉,翻身上马。

    虽说年近五旬,但贾诩的精力和体魄都远胜于常人,能在西凉这个动乱地活下来的可不会是个孱弱的。

    对于骑兵而言,抵达二十余里外的屯田民聚集地,并不太久。

    如贾诩预料的一样,这些屯田民对郑牧是又敬又畏,当张绣打着郑牧的旗号召屯田民勤王护驾时,一个个的屯田民纷纷响应。

    若无郑牧,屯田民还在汝南过着有上顿没下顿的生活。

    然而有了郑牧,屯田民的日子也逐渐变好,有吃有穿有住又免除兵役,对未来也有了期盼。

    这样的好日子,若是因为曹操的到来而毁灭,没有任何的屯田民愿意。

    贾诩未来前,就有屯田民自发想去救驾,但又畏惧曹操的兵势不敢擅动;如今贾诩来了,还带了五百骑兵,屯田民的胆子自然就变大了。

    这便是聚众壮胆!

    贾诩深谙人心,兵多有兵多的用法,兵少有兵少的用法,用的套路如当初乱武长安一般。

    先说服李傕,然后以李傕的兵马为核心,沿途聚拢西凉兵,等到了长安的时候直接号称十万众。

    现在亦是如此!

    以张绣为核心,然后聚拢这五万余屯田民,除了不能跑动的,不论男女老幼,都被说动!

    没有武器,就拿棍棒、农具,有什么拿什么!

    本就是汝南黄巾出身的屯田民,对呐喊助威可太熟悉了!

    当贾诩带着近五万的屯田民如蚁群一般抵达许县城外时,不论是攻城的曹兵还是守城的刘协等众,尽皆惊呆了。

那一声声“奉诏讨贼”,如雷贯云霄!

    “这是哪来的兵马?”曹操不由失声惊呼,那双细眼也在这一瞬间下意识的圆睁,满眼的不可置信!

    程昱反应最快,但语气也是难以置信:“是许县城外的屯田民,这些屯田民怎么会有勇气来?是谁在组织?”

    兖州也有屯田民!

    然而程昱可以肯定的说,即便是曹操亲自下令,兖州的屯田民也断然不可能有这样的气势!

    这一声声“奉诏讨贼”,更多的是愤怒,仿佛曹操的到来,抢了屯田民的粮草似的!

    “鸣金列阵!”

    曹操眼神凝重,虽说一开始被吓住了,但曹操很快就反应过来,屯田民始终是屯田民,不是兵,一轮冲杀就能将其击退。

    若只是寻常人组织的屯田民,曹操的应对措施的确是没问题的,但可惜,曹操并不知道对面的是昔日乱武长安的贾诩!

    还未等曹操鸣金列阵,屯田民中就分出了十股兵马,十杆战旗。

    “建忠将军张绣,奉诏讨贼!”

    “宣义将军贾诩,奉诏讨贼!”

    “后将军杨定,奉诏讨贼!”

    “安集将军董承,奉诏讨贼!”

    “中郎将段煨,奉诏讨贼!”

    “兴义将军杨奉,奉诏讨贼!”

    “.....”

    不管是死了的,还是跑了的,亦或者在城中的,贾诩寻了十个有名号的立旗。每股兵马以五十骑兵在前,屯田民中的青壮在后。

“这不是普通的屯田民,是谁在指挥?”曹操的脸色再变,心中多了慌乱。

    能召集数万屯田民来救驾,最多让曹操意外但不会让曹操惊慌,但若这些屯田民中出现了骑兵,还能将屯田民的青壮分成十股跟随,就不是普通人能办得到的了。

    曹操可以肯定的是,在攻城之前,这些屯田民并未有太大的异变,最多是有人自发聚集在观望。

    而曹操攻城还不到两个时辰!

    这意味着,组织屯田民的人,用了不到两个时辰,将五万屯田民给聚集起来拉到了许县城外,还进行了编队!

    更恐怖的是,对方还能抓住曹操未来得及鸣金列阵的薄弱时机出兵,这样的组织能力和对战场时机把握,称呼一声天下奇才也不为过!

    兵虽然不多不精,但调遣能力却能弥补劣势!

    许县城外,战事一触即发。

    贾诩没有给曹操反应时间,十路兵马开始穿插,剩下的人则是呐喊助威。

    直接将五万屯田民的气势拉足了!

    兵不精?

    人多就行!

    兵不猛?

    有胆就行!

    若当年的张角得知贾诩有这样的本事,必然要将贾诩奉为太平道的天师。

    “撤!”

    曹操咬着牙,狠狠的盯着势如破竹一般的屯田民。

征战多年,曹操从未想过,身经百战的精锐会被一群屯田民给追着打!

    贾诩也见曹操溃逃,遂来到许县城外,向城上的刘协行礼:“宣义将军贾诩,奉护军将军之令,前来救驾!”

    贾诩这个人精,知道若是独自贪功容易被怀疑身份和用意,故而继续打着郑牧的旗号。

    不论今后刘协和众公卿是否要论贾诩助李傕的罪,郑牧必然会力保贾诩,而贾诩在长安的时候,对刘协也多有护持,念及旧情也不会对贾诩惩罚太过。

    果然。

    刘协一听贾诩是奉郑牧的命令,连忙开了城门,让贾诩上城楼觐见。

    “宣义将军,护军将军如今在何处?”陈纪见到贾诩,连忙询问,刘协和众公卿亦是有询问的眼神。

    贾诩向刘协再次行了一礼,语气沉稳:“护军将军去兖州了。”

    兖州?

    刘协和众公卿纷纷愣住。

    “护军将军不是在荥阳吗?何时去的兖州?”陈纪疑惑再问。

    贾诩自然不能说郑牧是在拿许县的天子和众公卿当诱饵,遂道:“护军将军在荥阳屯田开渠,目的是为了迷惑曹操,寻求战机。”

    “至于具体何时去的兖州,诩并不知晓。护军将军曾有嘱咐,兖州若破,走投无路的曹操必然会来许县殊死一搏。故而让诩与建忠将军张绣暗藏城外,若见曹操奇袭许县,就聚屯田民护驾。”

    “陛下勿需担忧,曹操已经是丧家之犬,莫要被他给诓骗了。”

    刘协松了一口气,随即愤愤地道:“怪不得曹操要让朕降诏,承认曹操不是叛逆之臣,而是大汉的征北将军、兖州牧!”

    贾诩微微吃了一惊,暗叹这曹操麾下能人不少,遂道:“幸好陛下未轻信曹操的诡计,否则即便护军将军攻破了兖州,陛下的威仪也会受挫。”

    在贾诩舌灿莲花般的安抚下,刘协信心大增,心中再无惊惧之心,若不是贾诩引屯田民及时到来,刘协都有些坚持不住了。

    这惊惧之心一消失,刘协就感到一阵困乏,在光禄勋沮俊的护送下返回寝宫休憩。

刘协一走,众公卿就围住了贾诩。

    一直不说话的杨彪直接开口询问:“贾文和,你真的是奉了护军将军的命令?”

    贾诩面不改色:“自然是!众人无需担忧,诩既奉了护军将军的命令,自然会退曹贼之兵。但屯田民毕竟只是民不是兵,还请诸位有兵的,能将兵马暂借给诩,同分救驾大功。”

    贾诩不但精,也会做人。

    这句同分救驾之功,顿时让众公卿的眼神变得热切。

    董承当即出列:“董某尚有五百精兵,愿助宣义将军一臂之力。”

    作为曾经的西凉将,董承是知道贾诩本事的!

    董承心中火热:若随贾诩击退曹操,陛下一定会同意纳董某女儿为美人的!

    有董承带头,王子服、吴硕等将也纷纷暂借兵马给贾诩,而文武公卿中有想要分功但又没兵马的,或是让护卫加入,或是让子嗣加入。

    贾诩在许县城内得了两千步骑,遂直接在城内整兵。

    曹操虽然暂时退去,但贾诩很明白,曹操是不会因此而被吓退的。

    白日里只是仓促应战才被迫撤兵,待曹操整顿了兵马必然还会卷土重来。

    而事实也如贾诩预料,曹操在退兵十里后就开始埋锅造饭整顿兵马。

    被一群屯田民击退,这是曹操的耻辱!

    个人荣辱事小,坏程昱计策事大,曹操必须要尽快的掌握主动权,才能逼迫刘协降诏。

    到了傍晚。

    曹操探得屯田民已经自许县城下离开,不由冷笑:“这等计策只能用于一时,又如何阻拦曹某大军?”

屯田民会离开,这并不难猜测。

    毕竟屯田民因为义愤而来,终归是要返回聚集地吃饭的,许县城中的粮食可管不了近五万的屯田民吃喝。

    即便有足够的粮食,也没有足够的柴火锅灶碗筷。

    “明公,那组织屯田民的人,必然也知道这计策的局限,昱料其定会在许县整军,不可小觑。”程昱语气凝重,显然对贾诩颇为忌惮。

    曹操心中不屑:“许县的兵马只是一群乌合之众,就算这用计的人善于调遣,又如何能抵挡曹操的精锐骁卒?”

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