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十年的时间,京城的变化让戴梓有些陌生,看着有人打量着进城的自己,戴梓还有些踌躇,但依旧没有放下车帘。他不知道儿子和族侄将自己的图纸带来了京城,更没有想过有人来请自己回京。
回京,研制武器。他下意识是不敢相信,来的年轻人叫卫壬,是十一贝勒爷的人,也是他们做出来的新火器,一时之间还真的是威震四海。听到消息的那晚,戴梓独自坐在房中,对月独酌,他高兴啊,高兴在武器方面有人能挑起大梁。
戴梓每当想起卫壬来请自己回京的时候都有些恍惚,想了太多年了,等真正看见京城的城门口的时候,这种不可思议才真正的变成相信。
景庄早早的就在内城那里等着,要不是因为他这出去容易引发争议,他早就去城门口那边候着了。没法子,经历了一次刺杀了,皇帝就命他老老实实的待在园子,不要轻易外出。当然没什么事儿,他也不想外出,上一次毒汤羹的事情,好像吓到了弘旬,他跟安若非常刻意的不想让他知道,但是这孩子好像能明白是发生了什么事情。小孩子的眼神里透露着不信任,除了他跟安若之外,也就是亲近的几个嬷嬷还有宫女太监了。
他们两个都特别心疼,巴不得孩子愚钝一点,对这种事情不要那么敏感,千万不要这么聪明和早慧。所以一直是守在孩子身边,慢慢的让他从这种心情里面转换过来。他们是第一次当父母,就怕做得不好,宁愿用最笨的方法去慢慢给孩子疏导。
孩子还小,对事情的遗忘速度也比较快,这一个月下来已经不会受到原先事情的影响了,而他身边的奶嬷嬷都趁此机会换掉了。这些人虽然是内务府统一分派过来,也查过底细,但是还是不如从宫里出来的,这些奴才可靠。
这个时候景庄才明白为什么有的皇帝那么爱用太监,太监都是些无根也没有子嗣的人,很多都是贫困人家出身,同样牵绊就少,大部分人的命运都是掌握在主子手上的。因此给孩子身边分配的大多就是太监。
当然,趁着这个机会也从内务府调来不少老实本分的太监,打算伺候戴梓。也在内城找了一个三进的房子,清净人少,而且离着自家府邸也很近,方便去照顾。
景庄看到马车来了之后迅速上前,等停稳之后,来到戴先生的马车旁,“先生,旅途劳顿,没想到您真的愿意再次回京,学生早就备好了休息洗漱的地方。”景庄把态度摆得很低,仿佛戴梓并不是因为被贬而离开京城,而是因为年纪大了,旅途又劳顿,这一次多谢他不顾辛苦来京。景庄也并没有把自己摆成一位皇阿哥,而是作为一个学生的姿态,邀请老师上京。
“好好好,老夫多谢十一爷。”戴梓真的非常感谢景庄,如果没有他的邀请,戴梓觉得自己应该连所居之地都不会离开,他这近二十年都在一直等着朝廷的召唤,可是到了最后是一年又一年的失望,若不是前几年碰上皇帝的大赦,自己现在应该还被困在盛京。
马车继续前行,景庄在前面带路。到了地方,戴梓下车的时候就看到了清静的宅院,跟他以前他在京城和这几年在东北的住处都不一样。戴梓没有那种物是人非的心情,更多的就是豪情万丈,他觉得自己的身体还很好,还能为朝廷效力更长的时间,现在身无官职那也无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