梁安若和景庄的私心就是在建国之时,它们可以都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,他们那个时空没有办法,不代表这个时空没有办法,他们来都来了,而且还是身怀异能的来,不做到这一步,甘心吗?怎么可能甘心?反正这个蝴蝶的翅膀已经扇的够大了,不代表再多其他的变化。
现在已经到了四月底了,华夏各地的政权也开始在收拢,所以现在大家把目光放在了那些还没有收拢的失地上。有人能看得出来,燕京城剑指何处,只不过心里戚戚然,这是不是太急了?可千万别是他们一投靠过去,燕京城就出问题。
显然他们的担心是多余的,过几天巴黎和会的消息就已经传了过来,别的国家的权益如何?他们不在乎,但是他们知道华夏的权益得到了保障,国家的尊严也保住了。天知道一些上了岁数的人,听到要跟国外开会,心里立马就揪了起来,因为,晚清多少次跟外国打仗,完了之后的开会都变成了割地赔款。虽然这一次华夏战胜,但这些人都不敢赌,而这个消息也让他们泪流满面,昔日国土凋零,他们求国无路,多少次的忙忙碌碌,时至今日突然听到这样的消息,都有些恍惚。
或许年轻人不明白,这是一个大好的消息,为什么家中的长辈一个个掩面而泣,他们更感觉到的就是极度的兴奋,忍那些洋鬼子的时候已经够长了,虽然在陆续的将他们赶出华夏,但且他们在华夏的所作所为就额外的生气,这一次可真的就是扬眉吐气。因为被外界的压迫,再加上现在的华夏,一直是软弱可欺,这种压迫对于任何一个有血性的年轻人来说都是不可容忍。
种种的情况代表着燕京城天命所归。在不知道这个消息之前,他们还说是因为其他的原因不跟晚辈去争,而现在再多的挣扎就像是跳梁小丑一样。异地而处,他们应该也做不到这样的成就,还不如像现在一样退了。
而朱尔典爵士知道了欧洲传来的消息,也重重的叹了一声,他在华夏担任公使这么长时间,自认为非常了解这些华夏人,现在欧洲各国因为战争的原因给了华夏崛起的机会,现在战争结束,也是打压的最好时机,因为俄德等国的原因放纵了华夏,就连一些割让土地也还了回去,别说是各地的租界了陆续收回,租界连最后的权利都没有了,这彻底的就向华夏妥协,关于一个国家所拥有的所有的权利都已经归还给华夏,承认了华夏作为一个独立国家的主权。
当他全面知道在和会上与华夏达成的交易,还能说些什么呢?他是想斥责,但能站在什么样的一个角度上,他在华夏但也知道国内现在的情势并不是很好,也出现了那些大资本家囤积物资的情况,现在他的大英帝国是需要华夏的帮助,如果没有华夏的帮助,也是能度过这个难关,但是会付出很高的代价,现在只要跟华夏达成交易,就可以解决何乐而不为呢?
况且还因为他的反对意见遭到了国内当权者的斥责,换句华夏的俗语来说,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。说他在华夏生活的时间太久了,久到已经不知道国内现在的情况了,随即,他又收到了一封调令,以他现在年纪较大,再加上两国之间外交政策的变化,让他回国,就会有其他的外交人员来接替他的工作。
直到这个时候,朱尔典才重重的叹了一口气,国内现在只能顾及自己和其他殖民地的发展,对像华夏这种已经兴起的新力量没有办法再干涉了,他都能预料得到大英帝国或许会因为战争逐渐走下神坛。
投推荐票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加入书签返回书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