番茄小说

第1章

10个月前 作者: 鹤唳鹿鸣

乱世启,英雄出

崤山之巅

九月九重阳节,南启岐王萧睿景、北椋云台宣平侯世子南宫云襄、东栎圣女兰海棠、西夏剑圣李君溯齐聚南启崤山之巅,共同商讨如何灭掉鬼蜮七十二峒。

“鬼蜮七十二峒近年来,不断壮大,且常到我们四国烧杀抢掠,无恶不作,实在可恶,不除不快。今日大家齐聚在崤山之巅,不为别的,只为共商灭峒之举,大家有何良策,说出来,大家听听。”

说话者是剑圣李君溯,一身白衣,长须美髯,年龄大概有四十多岁,手拿折扇,说是人称剑圣,但身无佩剑。

“要除鬼蜮七十二峒须从长计议,鬼蜮之人诡计多端且善用毒,再神出鬼没,至今无人知晓鬼蜮七十二峒具体位置,依本王看来,应先找到鬼蜮之所再图之。”

岐王萧睿景首先发表自己的看法,南启国离鬼蜮七十二峒最近,南启皇帝年年派兵围剿,却始终无果,南启历任皇帝均以文治天下,在武功上均弱于其他三国,岐王这样没有底气的说话也是在情理之中。

岐王话音刚落,北椋云台宣平侯世子南宫云襄站起来哈哈大笑,“取地图来!”

“这有何难,鬼蜮七十二峒地处南疆四部洲,我们北椋与南启入壶口关,攻北部洲,西夏入贵国榆木川攻西部洲,东栎过四夷城,攻其东部洲,最后合并一处,进攻最后一部南部州。”南宫云襄拔出剑,一边用剑在地图上指画,一边娓娓分析。

一番慷慨激昂的分析,大家听得都心肠澎湃,摩拳擦掌,恨不得马上横刀立马披挂上阵。

东栎圣女兰海棠打断了大家的兴奋劲道:“战略上十分的完美,但是,打完后又该如何处置呢?总不能打完就撤,不管理?”

显然东栎圣女兰海棠的意思是如何战后瓜分南疆四部洲,这是个很棘手的问题,其他三国都不毗邻南疆,唯有南启与南疆接壤,其他三国不可能为南启白干活,其他三国心中都有自己的算盘,否则怎么会千里迢迢的来为了这弹丸之地而劳师动众。

南宫云襄又道:“各位,在下倒有个建议,不知各位是否满意?”

其他三位应声道:“南宫世子请讲,愿闻其详。”

“各取所需”

“怎么是各取所需?……”岐王很是疑惑的问到,大家也是一脸疑惑,正焦急得等着南宫云襄的良策妙计。

“我北椋地处北方,无暇顾及管理,所以北椋只取财,不要地,至于地嘛,你们三国把南疆四部洲一分为三,取与之毗邻之地方便管理。这样一来大家各取所需。”

“妙!”

“甚好!”

“计是好计,不过本王须先禀告皇上,让皇上定夺。各位先在崤山别院小憩,待小王修书一封回京。”

岐王萧睿景转身向外走了出去,步履沉重,脸上黯然,岐王知道,要是同意他们的计划将意味着什么,如果不同意又将如何,现在的岐王已经陷入两难之境。

反观宣平侯世子南宫云襄一脸得意之意露于形。

南启朝堂上

朝堂之上各大臣议论纷纷,你一言我一语,大家各执一词,一片混乱。

南启帝坐在龙椅上一言不发,一脸病态。

门外传来一声“大将军到……”

一位身披铠甲、身材魁梧、威风凛凛的男子走进大殿。

“快给大将军上座!”

“承蒙皇上厚爱,臣还是站着说吧!”

“臣敢问皇上,朝议可有结果?”

“还未出结果,依大将军之见,该如何?”皇帝说话有些微弱,提不起气来。

“臣再问皇上,朝中哪些人主张开关献道?”

“文臣除了王丞相外均主张开关献道。”

“这些人该杀!”

“爱卿为何如此讲?”

“开关献道就如同引狼入室,三关一开,我大启就无屏障,三国长驱直入,我大启休矣,此等人高居庙堂,不思国之安危,反到妄图颠朝廷,视为卖国,当斩!”

“依韩将军之言,我等均是妄图颠覆朝廷的乱臣贼子,那么,您这样的国之柱石又有何高见?”御史台范繇第一个不服韩行俭。

“启禀皇上,当今天下,四国争雄,各方势力,唯我大启最弱,其他三国一直以来对我国虎视眈眈。然我大启内忧外患,不可不防。正如高将军所言,借道与他国等同开门引狼,后患无穷。三国千里迢迢虽是为我国除患,实则是企图灭我国。”

丞相王端见各位相互争执不下,又见皇帝有意支持韩行俭,见机时机成熟,便上前表演出他的拿手好戏,给皇帝解围。

历来与韩行俭不和的王端都站出来说话了,其他人也不再有话说了。

“王丞相所言极是,都说王丞相是一代贤相,果然贤得是时候!”皇帝看出王端的猫腻,一番言语的讽刺让王端羞愧得低下了头。

皇帝转过头看向韩行俭道:“韩将军,以你之见,眼下可有良策退敌?”

“回皇上,十二峒与我们只是小打小闹,他们无非是劫掠一些物资,江湖人就视他们为妖魔,对朝廷并不是大患,真正的大患是虎视眈眈的其他三国。如果真的灭了十二峒,按照岐王商议的办法执行,我国南边就无屏障,岂不知唇亡齿寒。”

韩将军继续说道:“据前方战报,三国已经在榆木川、四夷城、壶口关不远处集结大军,向我大启施压,狼子野心,昭然若揭。现在别无它法,准备迎敌”

韩将军一语出,惊动朝野,大殿上一片哗然,大家面目相觑。

皇帝也大惊失色,皇帝俶然起来,指着兵部尚书崔易之愤怒的说到:“崔尚书,你是干什么吃的,这么大的事,你为什么不上报?”

崔易之扑通跪在地上。

“陛……陛下,岐王往崤山与三国会盟,共……共商讨伐十二峒的事,臣以为是岐王的约定,所……所以还未来得及上报。”

被吓得面如土色,支支吾吾说不出什么来。

“你……你这笨猪蠢牛,朝议这么长时间了,你也不据实上报,还恬不知耻的开关借道,你这是欺君,你与卖国贼无区别。”

气急败坏的皇帝雷霆大怒,把崔易之推出去斩首。

皇帝当机立断下了两道圣旨:一是任命韩行俭天下兵马大元帅,节制天下兵马以御敌。二是即刻召回岐王,回京监国。第三道是升宗贽为神策军统领,负责京畿防备和皇帝安全。

回京之路

岐王回房间给皇帝送完密诏后,坐在椅子上心里总是忐忑不安,便问身边的贴身亲卫杜子仁:“为何北椋镇抚台将军沈翀、东栎大宗师陌衍、西夏国师李玄灵这些人一夜之间全部死去,而且这些人的死都与十二峒有关,而且每个都是江湖上上仙位的人,怎么能轻而易举地杀得了他们?其中必有蹊跷。”

杜子仁说到:“王爷,据在下所知,这三位在都是被他们的皇帝所倚重,一人可护一国,是他们的皇帝的镇国之宝,如果他们他们死了,天下将震动,国将不宁。我推测他们是借他们的死嫁祸于十二峒挑起战乱,有可能他们并没有死。”

“那他们为什么要嫁祸给十二峒呢?”

“因为十二峒历来行事十分诡秘,十二峒峒主个个武功深不可测,而且无人见过他们的真面目,要想杀害上仙位的大宗师,也不是不可能,所以,嫁祸给他们再好不过了。”

“既然十二峒的武功这么强,凭四国的几十万大军也未必能灭掉十二峒,既然蚍蜉撼树,那么必有其他图谋。”

经过一番思索和分析,岐王好像明白了什么。

“不好,危险,子仁,我们马上离开此处,立即回京。”

岐王带着杜子仁一行随从快马加鞭连夜返京。

途径一深谷密林处,此处阴深恐怖,杜子仁突然勒马停住前行。

“王爷,此处深沟险壑,灌木丛生,实为埋伏的绝佳之处,小心前行。”

“你也太小心了吧,我们走的时候是没人知晓,他们即使发现我们离开了,也应该是从后面追过来,怎么会在此埋伏呢?”

“王爷,还是小心为妙,今天我看南宫云襄这人,绝不是泛泛之辈,此人善谋,心思极其阴沉。”

话刚说完,树林背后飞出无数飞镖,瞬间撂倒岐王四五名侍卫。

“注意隐蔽!……”

杜子仁拉着岐王向路边的大树贴近作防备之势。树林里又飞出无数飞镖,只听见“嗖嗖”的声音。

“对方不知来了多少人,看样子是要绝我于此地。”

“王爷放心,有我在,定护您安全离开。”

这时几十名黑夜蒙面人杀将出来,个个武功高强,几招就把岐王手下放倒,一个活口不留。

“你们到底是何人?在杀我前能否让我知道是谁要杀我,让我好瞑目。”

“你去地府报道时自会有人知会你。”

黑衣人说着就一剑刺向岐王,此时王子仁见岐王命悬一线时,他立即扔出手中之剑,刺向黑衣人,黑衣人立即躲闪,王子仁飞闪至岐王身边,但已经晚了,十几名黑衣刺客的剑已经指向他们的胸前了。

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,前面突然传来一阵优雅的琴声,时而宛转悠扬,似山涧清泓,时而高亢激昂,似千军万马奔腾。

“十八黑甲,我找你找得好苦呀,今天终于在这儿见面了!”

“你是谁?你是怎么知道我们的名字?”

十八个黑衣人听到有人在叫他们的名称,顿时十分惊讶,他们手握钢刀,成月牙阵向声音传来支出缓缓靠近。

“十八年前,你们在潞州屠戮一镇的老百姓,一个活口都不留,可还记得?”声音突然又从后面传来。

十八人心里一震,猛地回头,岐王他们不见了。

“老大,是人是鬼,就连的我听声辨位都无法识别位置!”

“管他是人是鬼,遇神杀神,遇鬼杀鬼。搜!”

话音刚落,四五个人像魅影般闪出十几丈远,没过一会儿四五个身影又突然跳回来。

“怎么样?……”

话还没说完,跳回来的这几个人全部倒地,口吐鲜血。

“老三,怎么了?”

“老大,我们连他们的样子都没看到,什么时候下手的都不知道。”

“杀人于无形,世上还有比我们十八黑甲还快,还很的人,太可怕了!”黑甲老大不禁打了个冷战。

“老大,你看,三哥的盔甲并无损坏,这是伤其内俯。”

“何人如如此高深的内力,能伤我们的都不在此,也不会伤我们呀,究竟会是谁?”

“老大,我们今天算是栽了,赶紧撤退吧!”

说着剩下的几人就准备要走。

“走,你们还走得了?杀人得偿命,此地已经是你们的葬身之地了!哈……哈……”

声音时而在左,时而在右。黑甲士围成一团,紧握手中兵器,脸上露出恐惧和绝望的表情。

“当年你们屠村的时候连眼睛都不眨一下,如今也有恐惧的时候。”

“你是谁?……你究竟是谁?……”

“死人不必知道我姓名,你可以走,其他人留下,回去告诉南宫老儿,让他好好活着,我会去找他的。”

话音刚落,十二个黑甲士全部倒地,剩下的老大不敢再留片刻,转眼间就消失了。

岐王被救走后,坐上一辆无人驾驶的马车,一直朝南驶去,差不多半炷香的功夫,便到了一处人家,岐王下车后三四个仆从搀扶着进了屋内。屋内端坐一位年仅二十岁的男子,眉清目秀,气宇轩昂,眉间透露一股英雄气。岐王端详半天,心中暗自道这年轻人从面相上看不简单,实为人中龙凤!

男子面带笑容上前给岐王行了礼:“草民梅翊舒参见岐王,今日料想岐王会路过云梦山,特在此地等候。”

二人寒暄罢,桌上酒菜以上好,王子仁肩上被刺伤的伤也处理好了,此时门外传来轻盈的脚步身。

梅翊舒微微一笑到:“已经得手。”

说罢一白衣女子身上背着一古琴,手拿一短剑,走了进来,另外一女子把身上背的十七副铠甲扔到地上。

“主人,按您的吩咐,死十七人,放走一人,我把他们的铠甲拔了下给你带回来了。”

“辛苦你了,你的仇算是报了一半了,主谋另寻时机再报不迟,下去洗洗吧。”

梅翊舒说着起身走向黑家边,大量了一番,这时岐王和王子仁也凑了上来。

岐王翻了翻铠甲说道:“这黑甲是什么做的刀枪不入?”

“黑甲,又称铁布衫,是用晶钢铁抽丝锤炼而成,薄软如绫罗,穿上和其它衣裳没区别,刀枪不入,水火不侵。”

“谁又能锻造出如此精妙绝伦的铠甲?”

“相传铸剑大师赤精子无意间得到一块晶钢石,锻造出十八副黑甲,后来听说这十八副黑甲被盗,最近一次出现是在十八年前的潞州清风镇。”

岐王略有所思后低声对王子仁说道:“杀我的必定是三人其中之一。”

梅翊舒领着岐王回到座位上。

“王爷放心,要杀你的人我已查清,乃北椋皇帝,黑甲是北椋宣平侯的死士。”

岐王夹起菜又放下了。

“原来如此,这里面果然有阴谋,不行,我得赶紧回京禀报皇上,让皇上早做准备。”

岐王说着就要动身走。

“王爷不必着急,待用完膳再走不吃。”

此时此刻的岐王着急万分,恨不得马上到京城。

“多谢公子救命之恩,待一切尘埃落定后必来登门答谢,此事关系到国家存亡,本王一刻也不能停留。”

梅翊舒不慌不忙得站起来把岐王扶回座位坐下。

“王爷,在下岂不知王爷心系国家安危,您先坐下来听在下几句再走也不迟。”

岐王虽然坐下来了,但是心中仍然不宁,万分着急。

“王爷,不必担忧,皇上已经命韩将军防守三关,想必这几日敌军不会贸然进攻。”

梅翊舒看岐王听后心理平静了许多。于是他就接着说道:“今天下一分为四,三国挑起战事,乱世必起,而我南启相比其他三国势力最弱,王爷您有何良策退敌?”

“公子说笑了,今日崤山会盟是乃小王愚昧所致,让天下人笑话了,更别谈有退兵良策。”

岐王说着就把脸侧到一边。

“王爷您不必自责,三国借三大宗师的死嫁祸于十二峒,讨伐十二峒,本就是灭南启,会盟只是借口而已。当下应该考虑的是该如果应敌。”

岐王站了起来,抬头仰望星空,感叹到:“月亮还是月亮,说不定不久后就是他国的月亮了,哎……。”

岐王转过神来,面对梅翊舒到:“今我南启人才凋敝,朝堂上可堪大用之人寥寥无几,况皇兄龙体孱弱,恐不久已,大臣中人人尔虞我诈,勾心斗角,唯韩将军一人能擎天保国。”

岐王说着就痛哭流涕。突然间他又猛然抬头,盯着梅翊舒,瞳孔放大,脸中溢出振奋。梅翊舒被岐王着举止惊住。

“我怎么这么愚蠢呢,眼前不就是经国济世之才呀!”

说着岐王扑通跪在地上。

“梅公子,我知道你有经天纬地之才,请救我南启子民于水火。”

梅翊舒见岐王的举动,并不惊讶,他心中要有救世妙计,只等岐王求助,好似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。

梅翊舒不慌不忙的把岐王扶了起来,然后示意丫鬟打开地图。

“草民不才,才疏学浅,思得一计,不知妥否,但愿能助岐王。”

“有何良策,望公子到来,孤当从之。”

梅翊舒走到地图旁,说道:“三国来犯,不足为惧,西夏善骑兵,倘若来犯我朝,必攻榆木川,榆木川前的黑木林是敌军必经之地,可在比设防,伐其木,断其后路,使其未到关口先死一半。我有一图,王爷拿回去按图实行,西夏可除。东栎善水战,可准备几百只小船,船上扎满草,浇上桐油,九月十五江上比起大雾,把敌军引至紫荆口,用火点上小船,顺江而下,东栎可除。至于北椋,其势最强,且路途最远,必会速战速决,北椋来势汹汹,不可正面强攻,应断其粮草,我这十七副铠甲正好派上用场,岐王可挑选十七位身手敏捷之人,烧其粮草,第四敌军不攻自破。”

岐王听的心潮澎湃,激动万分,不由得拍手叫绝:“妙,真妙!公子乃神人也,人在山中,天下已定!”

“王爷谬赞了,此时正值国家危难之际,草民就不留您了,我派收下安全送您进京。”

“多谢公子相助,本王还有个不清之清,望公子同我一道进京,有公子在身边,本王有不懂之处,随时可以请教公子。”

“多谢王爷美意,草民还有事未完,我让我侍女协助您,他日必有缘再见的。”

岐王见梅翊舒回绝,就没多请求,心中不免有些惋惜。

“既然公子有事,那本王就不必勉强,他日必当重谢。”

“王爷严重了,同为南启子民,国家有难,岂能不尽绵薄之力!”

说着他们就走出门外,侍女已经牵着三匹马等候在门外了。

梅翊舒嘱咐侍女说:“碧落,保护好王爷,有什么变数,立即回信。”

“是,公子”

原来击败十八黑甲的正是比女,面无表情,眉宇间透露出一股孤冷。

临走之际,岐王要上马了,又把脚放了下来,他心中似有疑惑。他转头向梅翊舒问道:“梅公子,本王还有一疑惑百思不得其解,烦请一解。”

梅翊舒哈哈大笑。

“王爷是想说草民为何要救您还助您?”

“正是”

“我是报当年王爷您的一饭之恩,王爷请您放心,在下不会害您的。”

岐王愣了片刻,欲问个明白的,不想王子仁和碧落催促他赶紧出发,他只好作罢。

于是三人骑着马朝京城方向去了。……

关闭